当前位置: 首页>>校友风采>>校友风采>>正文
情系母校 学术人生--记理学院1986级校友张立新
2016-05-01 22:15   审核人:

事迹简介:张立新,我校1986级数学系(现理学院)优秀杰出校友,九三学社社员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1997年任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时获浙江省第五届青少年英才奖(青年组)二等奖。现为浙江大学统计研究所副所长,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等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多项,曾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。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SCI收录22篇,专著2部。入选浙江省“151人才工程”第二层次培养人员。通过记录张立新的事迹,鼓励广大在学校友戒骄戒躁,静心求学。


 

张立新 1986年考入我校数学系(现理学院),大学毕业后,进入杭州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,1993年于复旦大学统计与运筹系攻读博士研究生,获博士学位,从事学术研究至今,现为浙江大学统计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数学会理事,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 ,IMS-China委员会委员,浙江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副理事长。


亲切和蔼,面带笑容,思考时总喜欢皱起眉头,这就是张立新校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。这位学者,把全部热情都献给了数学研究与教育事业。母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给了他身后的学术基础的源泉,包纳着他的奋斗与理想。

母校学习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

对知识无限渴望的张立新于1986年考入我校,成为数学系一名大学生。毕业后一路求学深造,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。早在大学期间,张立新就对概率统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工作后,他继续这方面的研究,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SCI收录22篇,专著2部。

在母校学校的4年时间,对张立新而言,意义非凡,这是他打下扎实学术基础的重要阶段。回忆起这段求学经历,张立新讲起他的一则轶事:当时论文选题大家都选择较容易上手的方向,而他却选了较难的理论,这一选择让很多人震惊,包括他的导师。张立新笑言:其实当时自己也没有把握,导师三番五次建议他,如果不行可以换一个选题。因为很多选了这一选题的同学都因为畏难而最终改了题目。

这一选题,张立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胜算都不打,并且相当艰难,且不说其他人的质疑,连他自己也不敢说有什么把握。但是面对来自内外的压力,张立新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。他说:“当时我是带着一点幼稚的自信,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扎实的研究精神,最终,完成了论文写作”。说到这些,张立新仍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与喜悦,仿佛成功完成论文,击节庆贺的时刻就清晰地在眼前,这是一个热爱科研的人才能体会的成就感,也是一个立志献身科研的人才会有的欣慰。

诸如此类的自我挑战,张立新还经历了很多,而谈到这些在母校取得的进步,他不禁回忆起读书时的任课教师,还有曾在学业上给了他很多点拨的前辈,这都成了他印记中的一部分。正是在这一阶段,他深深感受到了其他学者与导师的影响,他告诉我们:“自己的研究过程,归根结底其实就是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’”。

为教育倾注心血


从家乡出发走向科研之路,一路科研,对教育一份深情,这便是张立新的人生旅程。纵然获得诸多成就,张立新的事业仍始终在大学,他的人生轨迹,不仅仅是“做学”,还有“教学”,他的职责不仅是“学术者”,更是“授业者”。


谈到教学,他有数不清的感慨。他认为,教学和科研是大学办学的两大根本所在,大学的教学内容包含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、教学及科研四大方向,而这四个方向的本质目的都是为人才服务,不容偏颇。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,他鼓励两者互动、教学相长。


寄语母校学子

每每提到“学术”、“数学”之类的话题,张立新都会禁不住自己的兴奋。他感慨道:“现在的学术氛围已经大不如从前,80年代的学术氛围严谨踏实,人们可以沉下心治学问、搞研究。而在现在的大环境下,人们都浮躁起来,不能静心做学问”。 但他还是欣慰地提到,看到母校对理学教育的管理,都还是很重视的。

对于现在正处于选择专业的学生来说,张立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:“数学是基础学科,在就业时选择范围相对比较集中,可能没有其他很多专业宽泛,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有恒心、要耐得住寂寞。如果没有做好从事科研的准备,那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谨慎”。但他又强调:“无论学习什么专业,勤奋很重要”。

关闭窗口
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友总会  版权所有© 2016
地址: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  邮编:300222  电话:022-88181005